欢迎您访问陕西省伊斯兰教协会网站!

陕西省伊斯兰教协会

联系人:马荣君

电话:029-87277685

传真:029-87277685

邮箱: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机关小区综合2号楼5层

新闻中心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化专栏

【福德论坛】中国与阿拉伯文化中的传统与创新之辩

来源:薛庆国   发布时间:2022-02-24 10:28:35   访问人次:2201


  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都是历史悠久的东方传统文明。两大文明有过相似的历史经历:都曾屹立于世界文明的巅峰,也经历过由盛转衰的过程,还饱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近代以来又都为实现文明的复兴而苦苦求索。


 


  近一、二百年来,传统与现代性、守旧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和阿拉伯一样,都是被反复讨论的重大命题。

 

  在中国,自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开始,知识界总体上对传统文化持激烈批评的立场,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甚至提出了全面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抛弃中国文字的主张。对中国文化的批判,在上世纪的“文革”期间达到了顶峰。即使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界还普遍认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封闭落后、僵化保守的文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绊脚石。

 

  然而,被认为已经缺乏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文化,到了21世纪却并没有如很多人所曾经预期的那样,走向必然消亡的命运,反而呈现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等各领域都取得飞速发展,从一个贫穷国家一跃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之相伴的是一个重大文明现象﹣-中国的经济腾飞没有导致传统的衰亡,相反,传统文化迎来了全面复兴。

 

  这其中奥秘何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延续力,来自于中华文化内部具有的能有效应对时代挑战的机制,它体现在《易经》中提出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思想,体现在《诗经》中反映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精神,体现在《大学》中倡导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人生态度。可以看出,体现在中国文化原典中的这些思想,强调的是创新、变革和进步。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便是僵化的复古主义者。一部儒学发展史,便是一部儒学自我更新的历史。儒家五经之首的《易经》,便是一部变经,是对变革规律的总结。而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绵延五干年不绝,就在于不断变革。

 

  总之,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固然含有因循守旧的弊端,但同时也富含变革、创新和开放的积极成分。从根本上来说,中国文化不应被视为保守、僵化、封闭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这体现出中国人在21世纪的今天看待传统文化的一种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固守,而是源于对传统文化愈发清醒、客观、全面的认知。

 

  在阿拉伯世界的过去一二百年里,阿拉伯政治和文化精英和中国人一样,也在持续不断地思考、讨论传统与现代性、保守与革新等话题。不少思想家针对阿拉伯文明在阿拔斯王朝中后期开始陷入衰落这一现象,试图从文化传统中找出深层原因。有人认为,作为古老的传统文化,阿拉伯文化典型地体现出尊古贬新、保守封闭的特点。有些人甚至指出,阿拉伯传统宗教文化把创新视为“异端”(阿拉伯语为Bid'a),因而在根本上与现代性是不相容的。

 

  这些观点看上去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对阿拉伯的历史和现实并不具有无可辩驳的解释力。因为它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伊斯兰宗教的旗帜下,阿拉伯人在倭马亚王朝、在阿拔斯王朝前期、在统治安达卢西亚期间实现了惊人的发展,创造了灿烂辉煌、丰富多元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其文明成果让全世界都受益匪浅。这种观点还无视这样的事实,阿拉伯文化传统中也不乏倡导革新、追求进步的因素。我们都知道,《古兰经》中有不少经文,完全可以被解读为鼓励变革、发扬理性的教导。先知穆罕默德曾经留下这样的“圣训”-“真主在每个一百年之初,都会派遣人为这个民族革新宗教。”(艾布,胡赖拉传述)守旧与革新、因袭与创造之间的冲突,也体现在阿拉伯思想史上。虽然保守派的势力历来强大,但第一流的阿拉伯思想家们总是创新与变革的倡导者。伟大的哲学家肯迪号召人们追求真理:“我们不应该因为崇尚真理而感到羞愧,不要问真理来自何处,哪怕是来自远方与我们不同的种族。因为对于追求真理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真理本身更重要的了。”这与圣训“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在理念上是一致的。(也有人说是假托圣训的古训)。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伊本·鲁世德则号召人们在前人基础上不断前进,他说:“假如我们的前辈中没有人研究过某个事物,这项研究就应该由我们来开展,以便让后人借鉴前人,完成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因为一个人很难,也不可能独自掌握他所需的一切知识。”伊斯兰文化中极具特色、足以媲美古代东西方人类一切伟大思想的苏非主义,更是伊斯兰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苏非大师们对知识、语言、自我与他者、人与真主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作出了富有启示意义的新的理解。

 

  在21世纪的今天,阿拉伯文化是否还具有创新能力?这是一个无法做出简单回答的问题。一方面,部分阿拉伯国家确实陷入保守、落后的泥潭,甚至长期被动荡和战乱困扰。另一方面,有些阿拉伯国家却呈现出勃勃生机和繁荣景象,成为动荡中东的希望绿洲。譬如,阿联酋领导人在阿拉伯各国中率先提出绿色、和谐、多元化发展理念,在世界各国中首先设立了“幸福部”“宽容部”“一切都可能部”等部委机构,并成为中东第一个探测火星的国家,等等,一系列事实表明,创新已成为阿联酋引人注目的国家身份。

 

      中国和阿拉伯传统文化的古今境遇表明,一切古老传统文化多少都含有尊古、守旧的成分;否则,一个文明无法形成其独特性和稳定性。但同时,如果没有创新,历史再悠久、成就再辉煌的文明,也会逐渐衰弱,并沦落到落后挨打的境地,这是中阿两大文明都曾有过的惨痛教训,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铁律。历史还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并不必然导致扼杀创新,伟大的传统文化总是为其层出不穷的英才们留下创新的空间;而且,某个特定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趋势,未必就是这个文化永恒不变的特点与趋势。一个文化的身份,既是由其古人书写的,也是由今人乃至未来的传承者书写的。在我看来,中国与阿拉伯文化中的传统与创新之辩,对于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也具有启示意义。从历史对比中,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正是一条守正和创新并举、传承和发展兼顾的康庄大道。



(作者薛庆国系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学院教授、博导)

原文刊载于《北京伊协》2021年第3期


版权所有:陕西省伊斯兰教协会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机关小区综合2号楼5层 电话:029-87277685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1172号-1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陕(2022)0000002 技术支持:无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