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陕西省伊斯兰教协会网站!

陕西省伊斯兰教协会

联系人:马荣君

电话:029-87277685

传真:029-87277685

邮箱: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机关小区综合2号楼5层

新闻中心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彰显中国气派的古老清真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07-08 08:58:56   访问人次:2829

彰显中国气派的古老清真寺

西安清真大寺




西安清真大寺,位于西安城内鼓楼西北隅化觉巷,故全称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历史上也称其为“礼拜寺”、“清修寺”、“东大寺”、“化觉寺”等。这座充满典型中国建筑风格与气派的古老伊斯兰教寺院,与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扬州仙鹤寺等中国最古老的几座伊斯兰教清真寺媲美齐名。

西安清真大寺建寺沿革可追溯至唐代。据现存寺内《创建清真寺碑》碑文记载,唐天宝元年(742年),工部督工官罗天爵奉命“董理匠役,创建其寺”,历时五个月毕工。可见初建规模很有限。现今唐时建筑或遗址荡然无存,呈现我们面前的是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相继重修与扩建、保存完整的一组宏伟古建筑群。

西安清真大寺总体平面呈东西向狭长型,占地面积12000余平方米,几乎占尽整条化觉巷,在其周边则聚居着回族穆斯林同胞。它的平面规模及长度是国内清真寺最大最长的。鸟瞰寺院全景,整体建筑布局由五部分组成,一个部分即为一个院落。五进院落或筑门楼或置院墙相隔,前后贯通。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之楼、亭、台、殿沿东西走向中轴线有序坐落于各个院落之中,南北两旁辅之以对称建筑,整齐肃然,风姿各显。如第一进院中的重檐歇山顶木牌楼之高耸雄伟;第二进院中的三间四柱单檐石牌坊之质朴稳重;第三进院中外观呈八角形、三重檐攒尖顶邦克楼之殊异华丽;第四进院高台基中央六角亭子与两翼牌坊组合的凤凰亭之奇特造型,以及敕修殿之韵味古朴、月台之宽阔敞亮、礼拜殿之巍峨庄严,无不体现中国古典建筑形式与风格的无穷魅力。






始入寺院,沿着中轴线缓步通过木牌坊、五间楼、石牌坊、敕修殿,穿过邦克楼、连三门、凤凰亭,再拾阶过石门,踏上平坦宽阔之月台,方到达整个寺院建筑精华——礼拜殿(俗称大殿)。礼拜殿面阔七间,单檐九脊歇山顶,飞檐翘角,屋顶琉璃作。礼拜殿结构独特,大木起脊,三个歇山式大屋顶用“勾连搭”形式相连,平面呈“凸”字形,因此而延伸殿内实际面积。礼拜殿虽南北面阔七间,东西纵深却为九间,故民间称之“明七暗九”。礼拜殿屋顶这种营造法为中国古建清真寺所独有。整个殿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同时礼拜。






礼拜殿外观完全中国建筑形式。但当踏入殿内,一股浓郁的伊斯兰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礼拜殿内从天花板上六百余幅彩绘藻井,到墙面四周强烈体现出中国与伊斯兰传统建筑装饰技法。后殿整个西壁用木板镶成,顶端利用沥粉金柱做成门罩、垂柱等饰物,中央象征礼拜朝向的“窑窝”呈拱尖状,造型精巧,内饰阿拉伯几何纹样。在它上方与左右做层层扩布浅雕,图饰以古兰经文及伊斯兰传统装饰的特有缠枝卷蔓纹样为主,再以中国传统牡丹、宝瓶等纹饰,直将整个壁板布满。中国风格之建筑装饰与伊斯兰建筑装饰完美结合于一起,巧夺天工。实属中国清真寺建筑装饰艺术经典之作。前殿近年增添的阿拉伯文、中文大型木刻整部30卷《古兰经》环墙上下嵌立。站在礼拜殿里,不由使人徒增静谧神圣的感觉。




此外,寺院里利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技法装点环境随处可见。像寺院几处宏伟壮观的大照壁,各类的石栏、石雕、砖雕等。特别是回族穆斯林最擅长的砖雕触目皆是。照壁、门楣、墙脊、墀头、墙面均饰以中阿文字、花卉砖雕,形成一个个“花墙”,绚丽夺目。庭院里大量中国传统园林得体点缀,像天井、月洞门、景观石、鱼池、观赏花草等,加之寺院的古老树木,枝繁叶茂,更增添了古老寺院清幽、肃穆的氛围。

寺院至今尚保存着除前面提到的唐天宝元年《创建清真寺碑》外,还有明洪武二十五年《宣谕圣旨碑》(永乐三年刻)、明景泰六年《重修礼拜寺无相碑》、明嘉靖五年《敕赐清修寺重修碑记》、明万历三十四年《敕赐清修寺记》、清乾隆三十三年《敕修清真寺碑》等20余通汉、阿拉伯、波斯文字的古老碑刻与遗物。这些碑石既是研究古老寺院沿革与发展的珍贵实物,同时也是研究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历史的宝贵史料。



在中国,唐宋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清真寺多受阿拉伯建筑风格影响。明代开始,中国清真寺完成了由伊斯兰建筑风格向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形式与风格的转型,完全本土化了。西安清真大寺可谓杰出典范。

其一,西安清真大寺建筑总体布局采用中国传统多重四合院制度,且在每进院落的中轴线上有序坐落独立的建筑。这种主要建筑全部沿寺院中轴线设置,完全遵循中国古典建筑“万法不离中”的营造法则。所不同的是中国的宫殿、文庙等庄严场所中轴线呈南北方向,而中国古建清真寺则与此不同,由于礼拜朝向的原因,中轴线走向取东西方向。为突出礼拜殿在寺院的作用与地位,由东到西沿中轴线经过多重牌坊门楼最后方可进入礼拜殿。寺院的这种建筑格局,到此考察的古建筑学家认为:“门枋增多,在我国古代确是对建筑物尊贵的一种表示”,“门庭多则可以有院落重重、深远无尽的感觉,这是地道的我国建筑传统。”(刘致平:《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第118页)。

其二,从实际建筑形制、体量与规模等级看,西安清真大寺截然不同于一般的古老清真寺而具有皇家寺院的气派。这与西安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国际大都市历史地位以及唐长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极为相称的。这一点也可从寺院碑刻所显示的“敕赐”、“敕修”等文字得到有力佐证。寺院建筑形式与规格完全遵循封建礼制对建筑的要求,不僭越但又有灵活处置。如礼拜殿面阔七间,已经达到民间建筑(皇宫建筑九间)最高规格。然而通过殿顶“勾连搭”形式延长了东西进深。

其三,西安清真大寺尽管以传统建筑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建筑物自身的作用和悬挂在建筑物上的牌匾及文字内容昭然揭示了其宗教性质。从五间楼檐下悬挂的“清真寺”匾、石牌坊正中镌刻的“天监在兹”、敕修殿悬挂的“敕赐礼拜寺”匾、邦克楼重檐悬挂的“省心楼”匾、连三门门楣上的阿拉伯文砖雕、凤凰亭前后檐下的“一真”、“包罗宇宙”匾,直至礼拜殿以及悬挂在礼拜殿内外的“泰斯米”、“临下有赫”、“钦若昊天”等中阿文匾额,无不是在提示信仰者真主独一与敬畏真主的教义要旨,中国式伊斯兰教教义宣扬在寺院里体现无遗。同时也清楚的告诉人们这里与释道寺观的不同。




西安清真大寺这座闻名中外的古老宗教胜地,身处古城喧哗之中心,见证着千百年历史记忆与沧桑。远的不说,民国时期寺院建筑及庭院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景象凄凉。十年浩劫中,寺院建筑虽未被毁于一旦,然而亦被人为分割与长期占用,致使寺院满目疮痍,体无完肤。改革开放以后,寺院迎来全面修复的历史机遇。在哈知伊玛目马良骥阿訇全面主持下,经过二十余年辛勤努力,整个寺院建筑得到彻底修葺且保持原有风貌,中国式清真寺特色更为突出,古老寺院焕发勃勃生机。赢得来到这里参观的国内外观光者和中外穆斯林广泛赞誉与肯定,其中不乏多个国家元首及国际政要。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说:“就保护而言,西安清真大寺不仅是伊斯兰教的第一,也是全国宗教建筑保护的第一,在世界范围内也应该是数一数二的”,阿曼宗教大臣萨马尔说:“你们清真寺保护的这么好,不仅是中国的珍贵历史遗产,也是世界伊斯兰教建筑的珍贵文物。”




1956年,西安清真大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宣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西安清真大寺被国务院宣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①《古兰经》首句,意为“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语出《诗经•大雅》   

③ 语出《尚书•尧典》


                                                                         作者:马健君   单位: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版权所有:陕西省伊斯兰教协会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机关小区综合2号楼5层 电话:029-87277685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1172号-1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陕(2022)0000002 技术支持:无忧互联